“病理专著翻译,基本要求是:信、达、雅。”薛主任在接受华夏病理采访时说。从确定成立“华夏病理翻译团队”到参译专著十余部,他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也在摸索新的发展方向……
第二篇:投身翻译,慎诚精进
薛主任,您好!请问您是怎么想到创建翻译团队的?您是怎样把翻译团队建设得如此壮大的?
华夏病理网试运行不到一个月,秋水微澜在年10月27日发贴提议“诚邀各专业版块的翻译加盟华夏病理网”,小荷在此贴中确定成立“华夏病理翻译团队”,最初目的是促进海内外病理专业交流,负责翻译国外老师在论坛的回复。年3月12日,我创建一个主题贴“翻译交流”,翻译成员在此主题贴下交流工作。
翻译人员都是从网上招募过来,加入团队后按需要分为几个组:1、论坛翻译;2、病理著作翻译;3、文献翻译。病理著作翻译要求较高,不允许有原则错误,翻译瑕疵要少于5%。为了保证翻译质量,我们制定了制度,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译者数据库,注明每位译者的专长。简单说一下几个重要环节。首选是人员选拔。申请加入翻译团队必需经过我的考核。其次是每次翻译任务都有充分准备。完成初稿后要求译者自己先认真修改,译者之间互相修改,最后汇总到我这里,我至少校对一遍,再请专家审核至少两轮,才能交给出版社。
把好严格的质量关,我们出版的书受到广泛好评,团队的品牌也树立起来了,要求加入团队的网友越来越多。翻译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所有译者的辛勤付出,成功经验其实只有一条:充分调动发挥团队的力量。
大家都看到翻译团队取得了很多成绩,很成功,是否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呢?有没有经历一段艰辛?
翻译团队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有几次失误。有两本书没有成功。比如《宫颈细胞学》:我们先开始翻译,再通过国内出版社联系版权。尽管赵澄泉教授努力与国外出版社交涉,仍然无法取得版权,翻译工作失败。这使我们遵守先有版权再翻译的工作次序。另一本书是某出版社先给我们翻译,我们完成一半时又给了别人翻译。从此我们坚持签署翻译合同才正式开始翻译。
成功的背后总是有艰辛。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出版的每本书都是心血之作。这方面我就不细说了。
小荷老师说您是“外语和病理的双翅膀人才”,出版社负责人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翻译,我们的编辑几乎不用做任何修改”,您是怎么做到如此优秀的?
这些表扬都是对我的鼓励。我觉得,新型人才应该至少具备三项技能:专业+英语+计算机,仅有双翅膀还不够。合格的人才,首先要专业过硬;其次要精通两种工具:英语和计算机;英语是交流的工具,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它们都能提高获取信息的质量和效率。
其实,精通计算机和英语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熟能生巧。没有人一开始就很顺利,所以我经常鼓励网友要多看多练。
要选择翻译一本有价值的书籍不容易,您如何从中筛选?
图书选题很不容易,我们所选的图书都是经典著作,其中不少是WHO专家组成员编写的权威著作。例如乳腺病理活检解读、Blaustin女性生殖道病理学和血液病理学。这些书不是WHO组织编写的,版权比较宽松,我们容易申请版权。更重要的是,它们确实比WHO丛书优越。这就是我们准备翻译某一本图书之前最重要的选题原则。其次,我们还要考虑读者需求、自己的翻译能力和能够承受的工作负荷。
最近会有哪些书将要出版?您接下来有什么新的翻译计划吗?
《冰冻切片活检解读》、《消化道黏膜活检解读》和《病理医师实用组织学》都已翻译好,出版社正在处理,将会陆续出版。目前正在翻译美籍华人程亮教授主编的《膀胱病理学》,程亮教授指定了翻译人员,并由程教授亲自审校,所以没有公开招募译者。正在翻译的另一本是《子宫颈和子宫内膜活检解读》第二版,这本书有很多故事,我前面谈到经验教训时提到过,以前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章节,其余章节由原班人马继续完成,所以也不公开招募译者。还有一些好书由于使用人群少,出版社担心销量,我们只好放弃翻译,很遗憾。也许将来我们有条件了,可以自己印刷出版一部分病理书。
能谈谈如何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翻译人才吗?
翻译病理书,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及一定的中文表达能力。工作经验可以保证译者能够正确理解原文,用适当的中文表达出来,准确、通顺、易懂,这是翻译的基本要求。做好翻译不容易,它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严谨的态度非常重要。遇到问题需要查阅文献,请教专家,翻译团队讨论。不能闭门造车。这些都是态度问题。
翻译团队建设,今后有什么打算?
除了继续壮大翻译团队,多译书,译好书,我还有一个梦想。将来如果条件成熟,希望建立一个病理著作翻译公司,我们自己翻译、印刷、出版、销售,一条龙服务。让病理医生做兼职赚钱,还能学到专业知识。我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
来源:华夏病理涣涣
每日一题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肉眼区别主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