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没有痛觉神经,并不是我们不能在初期就发现肾病,看尿液中的红细胞就可以得到很多信息。
血尿是指尿液中的红细胞数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是指中段尿离心后沉渣镜检,尿中红细胞3个/HP),往往提示肾脏和(或)尿路有出血。
血尿肉眼观察,可以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一般每升尿中的出血量小于1毫升时,为镜下血尿;每升尿中的出血量大于1毫升时,为肉眼血尿。也就是说一旦见到肉眼血尿,就表示尿中的出血量已经达到每升尿液一毫升以上了。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导致血尿呢?一般按出血的原因来说,有的血尿是非肾小球性,有的血尿是肾小球性的,还有一些药物可以导致尿液颜色变红。
非肾小球性的血尿指的是引起出血的原因不是肾小球的损伤造成的,如激烈运动、冷水浴、久站、月经、尿路感染、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抗排异反应、先天畸形、高热、血液病、前列腺炎等都可以导致非肾小球性血尿。
肾小球性的血尿是由于肾小球的损伤引起的出血,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肾炎。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以及一些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都可以引起肾小球性血尿。
有一些药物,如:大黄、槟榔等,只是尿液的颜色变红,尿中并无红细胞,是真正意义上的假性血尿。
那么,这么复杂的情况,怎么来区分是不是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呢?首先,从尿液的性状上来看,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不伴随症状的无痛性全程血尿,即:在整个解小便的过程中尿液的前中后段中的红细胞含量没有太大的区别,而且多无伴随症状;而像肾结石、肿瘤、结核、炎症等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多伴有腰痛、尿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随病灶的位置变化,有的为开始时前段尿中红细胞多,结束时后段尿中红细胞少,有的表现为开始时前段尿中红细胞少,结束时后段尿中红细胞多。
检查尿常规时发现,非肾小球性的血尿中正常形状的红细胞多,几乎没有变形红细胞,多不伴有尿蛋白增多,而尿中的各种管型更是少见;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尿中的红细胞大多数都是变形红细胞,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尿中常可以见到各种管型。
进一步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的红细胞变形率,就会发现真正的肾小球源性血尿,红细胞变形率往往都大于60%以上,而且棘形红细胞都大于5%以上,变形的红细胞形状各异,往往有3种以上形状;而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红细胞的变形率一般都小于60%,几乎没有棘状的红细胞,红细胞的形状往往都呈均一性,最多不超过两种形状。
所以一般的情况下诊断一个血尿是否是肾小球源性的血尿,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诊断。
1、详细追问患者的病史,往往可获得珍贵的诊断资料。
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往往无明确的病因,一部分与上呼吸道的感染联系在一起;其他的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往往多有明确的病因。
肾小球源性血尿往往不伴随有明显的伴随症状;而非肾小球源性的血尿多伴有明显的伴随症状,如腰痛、尿痛、发热等。
2、详细的询问尿液的形状。肾小球源性血尿是全程无痛性血尿,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则不是。
3、借助检查。如尿常规、尿三杯试验、尿液红细胞变形率,必要时可借助B超、CT等。
亲爱的朋友们,您对血尿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了吗?希望我的讲解可以帮助到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