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可以吃点六味地黄丸吗?我觉得我肾亏呢?
怎样的适合吃六味地黄丸?
经常有患者舌苔厚腻,还一直在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是否适合服用一定要在中医医生指导下慎重选择。
分享关于“六味地黄丸”的应用
“六味地黄丸”起源以及发展
始于宋
系宋·钱乙应用于儿科,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原名“地黄丸”,用治肾怯诸证,《小儿药证直诀笺正》说:“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
元代
六味地黄丸应用于临床,就超越了儿科范畴,朱震亨门人所注著《丹溪心法》开始应用于咳嗽、小便不禁、虚损、消渴等多种内科疾病中。
明代
更进一步拓展了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医学家赵献更是对其推崇备至,在所著的《医贯卷之四先天要论上》中专著《六味丸说》。
书中认为“一切肾虚不能制火”的病症都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用于治疗发热、痰证、咳血、咽痛、耳聋耳鸣、梦遗滑精等诸多内科疾病中。
清代
使用六味地黄丸的医家更是涉及各个领域,真正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思想。
异病同治就是指:不同的病,临床上用相同的方法来治疗,是因为这些疾病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有共同的病机特点,所以在中医治疗上可以用同一种方法或同一种药物来治疗。
因此中医看病注重辨证治疗,辨证施治和整体论治的思想是中医治病的精髓。
“六味地黄丸”组成及功效
由熟地黄、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此方的配伍特点是“三补三泻”,补的是肾肝脾阴虚,以肾阴虚为主,泻的是泻肾浊,渗脾湿,清虚热;六味合用,补重于泻,因此整方以补为主。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
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
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
是否适合长期服用?
目前,对于六味地黄丸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报道很少。生活或临床中,确实很多患者或朋友问我是否自己可以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但在我的临床中,适合服用的还真不是很多!
中医有句话这样说
“有是症有是病有是方”
一定要有这样的症和病,才用相应的药或方
更何况
先天禀赋不同,身体状况不一样
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也不一样
所以不能千篇一律的选择同一方法或药
更不能当成是对人人都合适的补药来推广
只有具备了肾阴亏虚的症状,舌苔,脉象的人群:比如症状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沥,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才适合长期服用。
所以建议您在专业的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选择,如果您正是这一类人群,那对你来说的确就是“补药”了。
“六味地黄丸”应用
六味地黄丸的临床应用很广泛
1、能够治疗部分慢性疾病,如高血压,慢性肾病,甲亢,糖尿病等。
2、治疗一些系统疾病,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等,其中包括尿道综合征、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跟痛症、治疗骨折延期愈合。治疗血管性痴呆、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等。
3、能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如早熟、阳痿、糖尿病性脑梗死、遗精、胸腰椎体结核、糖尿病、肾小球肾炎、围绝经期综合征、儿童支气管哮喘、前列腺疾病等。
小贴士
只要临床辨证为肾阴亏虚的都可以用六味地黄汤来进行随症加减,效果更为理想。临床中,丸剂和汤剂的区别在于,丸剂一般适用于久病患者,需要长期治疗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