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指标就是肾功能,肾脏是否还能继续发挥作用,全看各项功能的发挥程度。包括排水功能、排毒功能、过滤功能、调节功能等等。
有些肾友一开始发现病情,就担心会不会尿毒症,想自己离肾衰竭还有多远。病情稍微变化,或指标升高,就不断猜测自己还有多久会尿毒症等等。
其实判断肾功能的好坏,有很多客观的指标,不要盲目猜测,徒增担忧。
对照看看你的肾功能处于哪个阶段?反应排毒功能4大“兄弟”指标
血肌酐
肌酐值的高低是反应肾脏排毒功能最常见的指标。
血液中肌酐的高低与我们人体肌肉含量有关,肌肉多产生的肌酐也多。每天摄入的食物或运动后,产生的多余的肌酐会随血液流动,经肾脏肾小球滤过后随尿液排出。
多余的肌酐是人体“废物”之一,肾脏组织尤其肾小球受损后,过滤功能变差,不能将肌酐随尿液运出,肌酐值就会升高。
肌酐反应的更多的是肾病中后期的情况,早期不太敏感,所以不建议早期用肌酐值来判别肾病。但中后期,肌酐值的波动,可以反应肾功能整体的情况。
肌酐值越高说明肾脏排毒功能越差。那么如何降低肌酐?
其实肌酐值虽然反应肾功能的好坏,但对病情影响并不很大。一方面稳定肾功能,是肌酐稳定的根本。另一方面重视避开加重肾脏负担的行为,比如高盐饮食、剧烈运动、喝水少、少吃高蛋白食物,都有助于控压、稳蛋白尿,同时帮助稳定肾功能,肌酐也能降下来。
血尿素氮
尿素氮也是一种代谢“废物”,检查时往往可以看到化验单上与肌酐、尿酸等指标同时升高。相对来说,反应肾功能的情况不是很敏感,易受到饮食、肾脏血流情况的影响。如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肾脏受损后发生纤维化、硬化,导致肾脏血液流通减少,都会引起升高。
胱抑素C
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素氮常被称为反应肾功能的“三兄弟”,但相对来说它比其他两项指标更有优势。一方面是反应肾功能的情况比肌酐要更灵敏。另一方面是受年龄、体重、肌肉等因素的影响小。所以这项指标升高,可以判断肾功能下降,排出毒素性能变差。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这项指标相对血肌酐来说,可以更准确、深入的判断肾小球滤过肌酐的情况。一旦升高表明肾脏功能已经受损超过50%,比肌酐反应更灵敏。
正常值为每分钟80~ml/min/1.73m^2。
Ccr低于80ml/min表明肾功能轻度损害;
Ccr在50~31ml/min肾功能为中度损害;
Ccr减至30ml/min以下,肾功能为重度损害;
Ccr下降到于每分钟5ml,基本为肾衰竭终末期,也就是尿毒症阶段。
肾小球滤过率(GFR)
反应肾脏整体功能的1项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以下简称GFR)
GFR是反应了整体肾脏功能的情况,肾脏发挥作用的主要组织就是肾小球、肾小管、肾脏间质、肾小囊等。其中肾小球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过滤作用。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反应的是肾脏整体滤过功能的情况,同时也表明了肾小球受损的情况。
肾病按照GFR的高低一般分为五期:
1期,GFR大于90ml/min/1.73m2,肌酐低于;
2期,GFR在60~89ml/min/1.73m2之间,肌酐在-之间,炎症反应阶段;
3期,GFR在30~59ml/min/1.73m2之间,肌酐在-之间,纤维化形成早期;
4期,GFR在15~29ml/min/1.73m2,肌酐在-之间纤维化晚期;
5期,GFR低于15ml/min/1.73m2,肌酐超过,为瘢痕期阶段,也就是尿毒症期。
之前给大家发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公式,大家可以对照肌酐值,看看自己处于哪个阶段?有问题欢迎评论区留言。
如果大家还有更多慢性病问题,也可以点下面“阅读原文”!
或者扫描下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