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病程比较长,从发病早期到晚期要经历几十年时间,但是如果有一些外因的干扰,就可以引起慢性肾炎急性加重,并且加速它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那么怎样治疗慢性肾炎?
对没有肾病的人群,要做好预防,具体预防措施有:
1保证充足的饮水、不憋尿。膀胱里存尿太久很容易引起细菌的滋生,细菌很可能由输尿管感染引发肾脏的感染,所以我们每天应该充分喝水随时排尿,不憋尿,也有助于肾脏结石的预防。
2平衡膳食。忌暴饮暴食,平衡饮食,保证人体每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及各种营养成分。人体摄入大量的动植物性蛋白质,其最后的代谢产物——尿酸及尿素氮等都是由肾脏负担排除的,会增加肾脏负担。容易诱发各类肾脏疾病。
3饮食宜清淡,减少盐的摄入。
4远离烟、酒。烟、酒都是典型的酸性食品,毫无节制的抽烟喝酒,极易导致人体的酸化,使得肾病有机可乘。
5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身体。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多出汗,可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从而预防肾病的发生。
6当喉部、扁桃腺等有炎症时,需立即在医生指导下彻底治疗,否则链球菌感染易诱发肾脏疾病(尤其是小朋友更需要注意)。
7避免滥用药物。多种药物、化学毒物等均可导致肾脏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不恰当地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长期、过量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可缓慢地引起肾功能损害。
8妇女在怀孕前最好检查有无肾脏病及肾功能损害等情况,如果有相当程度的肾脏病时(有时自己都不知道),要与肾脏专科医师研讨可否怀孕。否则盲目怀孕,肾脏病可能很快恶化引起肾功能不全。
9每年定期体检。定期做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也可同时做肾脏B超检查。了解家族史,对肾脏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对高危人群,即患有可能引起肾损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等)的人群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治疗,防止慢性肾病发生。除上述外,还需要注意:
1合理的饮食,坚持相对应的低糖、低盐、低脂、低嘌呤饮食;2积极控制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等),在医师指导下坚持治疗;3密切观察血糖、血脂、血压、血尿酸等指标,严格控制在正常范围内;4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脏异常。对肾病患者,要及时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重点是要延缓或逆转慢性肾病的进展,以期保护受损肾脏。除以上所述各项措施外,还应注意:
1低蛋白饮食:低蛋白饮食具有保护肾脏功能,减少尿蛋白等作用。通常每日每公斤体重可摄入0.6—0.8克蛋白质。对肾功能受损严重者,对每日进食蛋白质的限制应更为严格,但同时必须保证每日的营养摄入。
2避免或及时纠正慢性肾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避累及肾脏的疾病(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糖尿病)复发或加重;严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体内血容量不足(低血压、脱水、休克等);组织创伤或大出血;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或血压急剧波动;肾毒性药物或其他理化因素致肾损伤;泌尿道梗阻;其他器官功能衰竭等。
3积极治疗肾功能损害导致的并发症:如肾性贫血,水、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高血磷、低血钙)和酸中毒等代谢异常。
4坚持治疗和随访:一些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自身感觉很好,自认为病已痊愈,或认为多吃药对身体没好处,或担心使用激素“发胖”,就自行停药,忽视了维持期的治疗及随访。实际上此时病情仍在慢性迁延、缓慢进展。当感觉不适再去就诊时,疾病的性质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人体感觉的异常要比尿液及血液指标的改变晚数月至数年。因此,每一位肾病患者不管病情如何,都应定期复查,以防不测。长期随访,认真治疗是保证慢性肾病疗效的关键。
推荐阅读
男性肾炎早期有哪些症状?
生活中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
肾炎患者吃什么好?最佳的四种蔬菜
ZYP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