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是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体内免疫反应异常有关。患者以男性为多,发病年龄大多在青壮年期。
本病绝大多数系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少数患者一发现即为慢性经过。
其临床主要表现有浮肿、蛋白尿、高血压以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如果防治不善,则可使肾脏组织遭到破坏,最后导致尿毒症。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腰痛”、“血尿”、“虚劳”等病证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肾亏损加之感受外邪,以致机体气化失司,水湿停聚,泛溢肌肤,日久或湿郁化热,或湿瘀互结。根据临床常见症状一般可分为脾虚水泛、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亏、肺肾两虚等证型。
配方:乌鱼肉克,粳米克,冬瓜克。
制法:鱼肉、冬瓜切丁,与粳米一起入砂锅内煮粥,将成时,加入调料稍煮即可。
功效:温肾利水。
用法:佐餐食用。
配方:桑白皮30克。
制法:先把桑白皮的一层表皮轻轻刮去,冲冼干净,切戍短节,同时用砂壶盛水煮沸,随即投下桑白皮,煮3~5沸,即行离火,稍焖几分钟,即可代茶饮。
功效:行水消肿。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配方:鸡肉克,白果肉20粒,鲜汤0克,姜片12克。
制法:将鸡肉切块,加绍酒10克、盐2克掩渍20分钟。净锅置旺火上,下鸭油或熟猪油,饶至七成热,下姜片炸香,倒入鸡块炒透断生,加入白果肉再炒几下,烹人绍酒、掺鲜汤,烧开后加葱结、五香粉,用小火焖至鸡肉软烂时,加少许精盐、昧精调味,汤汁稍多,用中火收汁,略带汁讴锅即成。
功效:温肺益气,固肾缩尿。
用法:佐餐食用。
配方:排骨克,皮蛋1个,梗米克,花生仁克。
制法:花生仁用清水浸泡1夜,排骨用盐腌数小时,皮蛋去壳,切小粒。粳米、花生仁加水煮粥,水沸后放入排骨,待粥成放入皮蛋,稍煮即成。
功效:养阴燥润。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配方:鹅肉克,冬瓜克。
制法:将鹅肉切块,入锅内加水~毫升,炖至八成熟时,加入冬瓜,炖至熟烂,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利水消肿,益气养阴。
用法:佐餐食,每日分2次食完,连用3~5日为1个疗程。
配方:黑鱼1条(约克),带皮冬瓜克。
制法:黑鱼洗净,冬瓜切块,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汤,至鱼肉熟烂即可,勿加盐。
功效:补肾利水消肿。
用法:每日2次,吃鱼喝汤。
配方:冬瓜克,黑豆克,鲜鲫鱼1条(~克)。
制法:将鲜鲫鱼洗净,与黑大豆同煮,不加盐及其他调料。约20分钟后,入冬瓜同煮,至肉熟豆烂后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利水消肿。
用法:每日1剂,连汤食用,分2次食完。
配方:葫芦壳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
制法:上各味加水约毫升,煎至约毫升,去渣即成。
功效:健脾利湿,消肿。
用法:每日1剂,服汤,至浮肿消退为度。
配方:芡实~克,老鸭1只。
制法:老鸭宰洗净,将芡实放入鸭腹中,置砂锅内,加水o毫升,武火煮开后改文火煮2小时左右,至鸭肉烂,加食盐2克调味。
功效:益肾利水消肿。
用法:每周1剂,食鸭肉喝汤,分3次食完。
配方:鸡蛋2个,黑豆30克,粟米90克。
制法:鸡蛋洗净后与黑大豆先煮,蛋熟去壳,再入粟米、清水适量同煮,至粥成即可。
功效:温肾行水,健脾益气。
用法:每日临睡前食用,以服后微汗出为佳,5~7日为1个疗程。
配方:青头鸭1只,草果1个,赤小豆克。
制法:青头鸭洗净,将赤小豆、草果装入鸭腹内,鸭子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用火炖煮,待鸭熟后即成。
功效:健脾开胃,利水消肿。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鸭喝汤。
点击
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