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肾脏日(WorldKidneyDay)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的,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
不知不觉中,春天来了,年3月11日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
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
(LivingWellwithKidneyDisease)
旨在提高全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推动对慢性肾脏疾病知晓、预防和诊治的全程防控战略体系的实施、帮助患者积极面对肾病,拥有更高的生活质量。
今天,医院肾病内科在我院门诊前举办了肾脏日义诊活动。义诊现场,肾病内科王丰平主任带领肾内科中高级职称医师数名为前来咨询的患者耐心解答,同时为患者免费测量血压,发放各类肾脏病科普资料,积极进行肾脏病相关知识的科普。虽然天气寒冷,但义诊一直有秩序的进行着。本次义诊共接待患者近人,获得了前来咨询的患者一致好评。
义诊现场
肾病内科王丰平主任为前来咨询的患者耐心解答
活动现场肾病内科医护代表
全世界有八亿五千万人因各种原因罹患慢性肾脏病,目前慢性肾脏病是全球死亡率中排第十一位的疾病。慢性肾脏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正在迅猛增加,其致残致死率增幅排在所有慢病之首。预测到年,慢性肾脏病将成为全球第五位的致死病因。在中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高达10.8%,患者人数超过一亿,需要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有一百五十多万,并以每年新增12-15万的趋势持续上升。因此,早期正确的认识肾脏病,积极面对肾脏病对于目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尤为重要。
01
认识慢性肾脏病
根据《慢性肾脏病筛查诊断及防治指南》,慢性肾脏病的定义为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出现肾损伤(蛋白尿、尿沉渣异常、肾小管相关病变、组织学异常、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肾移植病史)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中任何一项指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10大征兆及表现:
尿尿有泡沫。
健康人每天排尿4~6次,尿量约0毫升~毫升,如果尿量过多或过少,或者起夜次数过多,小便有泡沫,就应引起注意。
全身没力气。
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感觉。
出现水肿。
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由于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肾脏分泌的激素紊乱以及尿蛋白的流失,出现水钠潴留,造成眼睑及双下肢浮肿。
胃口不好、恶心呕吐。
慢性肾病患者会出现多种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出现胃肠道水肿后,常有不思饮食、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肾功能衰竭时,血中尿素氮增高,在肠道中分解为氨,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
健康人每半年检查尿常规就可及早发现是否有肾脏疾病。如果有早期肾病,尿常规会有异常,查一查肾功能即可确诊。
02
哪些人容易得慢性肾脏病
我国最常见的三大肾脏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性肾脏病,因此下列人群要提高警惕!
10类高危人群
1、糖尿病人;
2、反复呼吸道、尿道、肠道感染的慢性感染者,容易发生肾小球肾炎;
3、高血压患者;
4、高尿酸血症患者;
5、长期服用止痛药、抗菌素、中药等肾毒性药物者;
6、65岁以上老年人;
7、有慢性肾脏病家族史者;
8、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小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9、反复紫癜者;
10、老年前列腺增生或者习惯憋尿者。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目前国际上提倡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三步曲”:
·首先要测量血压,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病因,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其次,尿常规检查检测尿蛋白;
·第三要检查肾功能。
03
哪些坏习惯“伤肾”?
全国血透病人登记资料显示,近年来20到44岁年龄段病人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因此,青年人群也不要放松警惕!尤其是工作繁忙的白领一族,因为他们不少工作习惯都很“伤肾”。
一是长期对着电脑工作,缺乏运动,久坐不动;
二是加班熬夜,又喜欢在加班的时候点外卖,大吃大喝,或加班时为了提神抽烟等,这些都会使肾脏长期处于工作状态,得不到休息,从而增加肾脏负担,导致肾脏损害。
首先是不要经常憋尿,因为憋尿时细菌容易繁殖,易引起尿路感染。
其次,需要戒烟,长期吸烟会增加高血压风险,从而引发肾病。另外,注意不要过量运动,不适当的运动会诱发横纹肌溶解,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
慢性肾脏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对于肾病患者,尤其是到了肾脏病中、晚期,其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如何帮助患者重归社会,提升生活质量,是肾脏科医师持久努力的目标;我们必须超越现状,在医学研究、临床实践以及政策制定方面切实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疾病管理模式,助力和激发患者的信心及希望,使他们同样享有自己的精彩人生。
文字来源:张程珑
编辑:龙瑞婷审核:王丰平
图片来源:世界肾脏日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