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艾萨克·牛顿
治未病是医学的最高境界,有道是“上工治未病”。但现在医疗上采取的这种等病确诊了以后在治疗的方法是不可能做到治未病的。要做到治未病,就要像清楚东南西北的情况,然后才能给人指路一样,医生看到病的任何一个环节,心里都要明了病是怎么来的,下一步会怎么样才行。也就是医生先要清楚病的来龙去脉,才能谈得上治未病。
学生有一张课表,一看就知道什么时间上什么课。如果医生也有一张人什么时间因为什么原因生什么病的表,那就可以提前做好预防,从而使人不生病。这不是幻想,而是可以做到的,前提是对病按照“格物致知”来归类。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探索宇宙真相的一种方式。意思是:用共同点将事物分类,就能看明白事物的本质。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有个简单的例子能让人很容易理解“格物致知”的意思和价值。
元素周期表大家都熟悉,这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DmitriMendeleev)于年首创的。他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雏形,经过多年修订后成为当代的周期表。
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把一些看来似乎互不相关的元素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体系。
创立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马上就预测出了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镓、钪、锗的特性,后来被一一证实。把各种元素按照一定规则制成元素周期表就是一种“格物”,然后,门捷列夫对未知元素的准确预测就是“致知”,这就是“格物致知”思维模式的一个成功范例。
《饥寒论》认为:一个人的健康状态,首先取决于社会经济环境;其次取决于他上两代人(包括养父母)的遗传基因、世界观、经济能力、以及对孩子的医疗和养育等;最后取决于个人的日常行为、运气和医疗保健。
《饥寒论》首次提出:人只有一个病,那就是失去了“正气存内”的状态;病是饥寒及其质变的结果;人一生中所患的各种各样疾病,不过是人的这个病,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而已。
把病按照其发病的本质作为共同点分类,病可分为五类,包括饥寒和饥寒的四种质变,按西医说就是“Ⅰ、Ⅱ、Ⅲ、Ⅳ”四型超敏反应;按中医说就是“饥寒、肿、破、少、多”五个证型。(证是中医辨认和分析疾病的最小单位,代表的是疾病现象的本质。)
饥寒证:是饥寒已经发生,但尚处于量变过程,尚未达到质变之前的阶段。饥是营养失衡,寒是受凉。营养失衡使人体新陈代谢不良,组织、器官、细胞的完整性和功能降低,包括免疫功能降低,皮肤、黏膜对细菌、病毒、异物等的机械和化学屏障作用降低;受凉使血管收缩,局部微循环不良,造成组织、器官、细胞缺血、缺氧,结构受损,功能降低,以及免疫细胞的抗感染能力降低。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异物等入侵而发生免疫反应,形成超敏反应就会伤害人体自身造成疾病。
肿证:发病本质是发生了Ⅰ型超敏反应,一般是急性炎症,病理表现是以皮肤、粘膜为主的充血、水肿、渗出,也称为风证(特点是风吹草动,风停草静);比如:休克、鼻炎、哮喘、荨麻疹、湿疹、血管性水肿、消化道过敏、偏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疼、感冒、腹泻等症状;
破证:发病本质时发生了Ⅱ型超敏反应,也就是细胞毒反应,是在Ⅰ型超敏反应皮肤、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的基础上,进一步出现“经络阻塞,气血凝滞,热毒蕴结”为患。病理表现为细胞破裂,组织坏死,又可称为毒证(特点是细胞中毒破裂);比如:输血反应、溶血、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糖尿病、银屑病、痈疽、痤疮、肺炎、胃炎、肝炎、胰腺炎、头皮屑多、脚气等症状;
少证:发病本质是发生了Ⅲ型超敏反应,这是在Ⅱ型超敏反应细胞破坏的基础上,得不到正常修复,器官功能受损,身体发生代偿,称为少证(特点是少了功能);比如:血清病、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类风湿、外源性哮喘、高血压、心梗、脑梗、在反复注射抗原(如狂犬病疫苗、胰岛素)后,局部可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症状等;
多证:发病本质是发生了Ⅳ型超敏反应,这是在Ⅱ型超敏反应细胞破坏的基础上,发生增生为主的修复,出现结节、肿块等新东西,称为多证(特点是多了东西);比如:结核病、增生、癌症、梅毒、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疣等症状。
西医所说的同一个病,也有不同的证,这是由不同的超敏反应造成的。比如:过敏性鼻炎,初期多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造成的,后期也可以是Ⅱ、Ⅲ、Ⅳ型超敏反应造成的;就同一个病人来说,其同时所患的各种疾病,有的是由某一型超敏反应造成的,有的是由几型不同的超敏反应造成的,这决定了在治疗上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就同一个病不同的证来说,也是由不同的超敏反应造成的。比如:过敏性鼻炎,初期多属于Ⅰ型超敏反应造成的,后期也可以是Ⅱ、Ⅲ、Ⅳ型超敏反应造成的;就同一个病人来说,其同时所患的各种疾病,有的是由某一型超敏反应造成的,有的是由几型不同的超敏反应造成的,这决定了在治疗上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治病的目的是:消除饥寒以及饥寒的这四型超敏反应,恢复人体健康。
治病的方法是:祛除饥寒,恢复人体营养平衡、免疫平衡、微循环正常、新陈代谢正常。
下面,我们以感冒为例说说病发生、发展的条件、规律和症状的特点,以及如何及早预见、诊断和正确治疗病。
感冒这个病不复杂,正确治疗治愈也不难;但由于人轻视感冒,以及广泛用西药治疗,导致感冒普遍没有治愈,由此引起的一系列后患,祸害了人的一生,这个危害实在是太大了,需要所有人及时醒悟!
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病毒感冒)的病理核心是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部位:全身的皮肤、粘膜;病理表现是:充血、水肿、渗出、增生;感冒治愈的标志:消除了Ⅰ型超敏反应,恢复了人体的营养平衡、免疫平衡、微循环正常、新陈代谢正常。
用中药治疗感冒,在处方正确、用中药汤剂的情况下,喝药一天(四次),一般就会有明显的好转,但整个治疗过程需要服药两周以上,然后要继续补养,纠正人体的营养失衡,才算是一个完整的治疗过程,但很少能有人这样做。
西医治疗感冒的药物,除了含解热镇痛的成分,还含有对抗过敏反应的成分,这样用药对感冒有效但不能治彻底,也就是治不好感冒,只能缓解感冒症状;抗病毒的药物,比如:奥司他韦,主要是消除感冒病毒这个致敏原,从而让发生的Ⅰ型超敏反应停下来,这是个办法,但是个笨办法,因为副作用太大。
感冒没有治愈,实质是Ⅰ型超敏反应没有消除,这不但manchang会一直存在,而且人体免疫有二次加强的特点,会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下人全身的皮肤、粘膜就处于过敏状态,随时会发生免疫反应,这是感冒未愈引起人全身一系列其他疾病的原因。因为Ⅰ型超敏反应的存在,会让人的皮肤、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等的粘膜上随时错误的发生免疫反应。
举些病的例子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个人感冒没有治愈,就可能会出现:“各种皮肤病,如皮肤过敏、神经性皮炎、银屑病、头皮屑多、脚气等;呼吸系统疾病,从口鼻一直病到肺里面,如过敏性鼻炎、咽炎、气管炎、肺炎、肺癌;消化系统疾病,从口腔一直病到到肛门,如口腔溃疡、牙龈炎、胃炎、胆囊炎、肠炎、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痔疮、肛裂;男女生殖系统疾病,包括生殖器的内外,如性病、阴道炎、附件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前列腺炎,癌症;泌尿系统的疾病,如感染,结石;循环系统的疾病,包括血管壁和心脏,如心肌炎、心梗、动脉壁夹层、高血压,动脉硬化、脑梗、脑溢血等等”例子是举不完的。对某一个人来说,不可能把所有的这些病都得上,会以某几个病为主,但这就够让人痛苦的了。
除了Ⅰ型超敏反应,还有三种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表现是:细胞毒反应,也就是会造成细胞破裂,组织坏死;发生的部位:全身细胞;至于在什么时间发生,发生的程度轻重,这个可快可慢,可轻可重,完全因人而异。一般发生的越早,程度越重,比如:扁桃体化脓、心肌炎、鼻窦炎、肺炎、肺脓疡等;发生的越晚,程度越轻,比如:长痤疮、疖子、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对这一类病的治疗关键,就是消除人体发生的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表现是:血管炎症;比如:肾小球肾炎、风心病、哮喘、红斑狼疮、类风湿等;Ⅳ型超敏反应,表现是:增生;比如:结核、自身免疫病、疣,癌等。这两类病的治疗关键,就是消除人体发生的Ⅲ型和Ⅳ型超敏反应。
如果Ⅰ型超敏反应没有及时消除,就有了发生Ⅱ型超敏反应的基础和可能,以此类推。所以,一般都是先有胃炎,后有胃癌;先有肠炎,后有肠癌。
这四型超敏反应在病变过程上,越是后面的,病变过程越漫长,也越复杂。所以,越是后发生的病,治疗需要的时间越长,也越难治。
另外,Ⅱ型以上的超敏反应,对人体组织造成的伤害远大于Ⅰ型超敏反应,大多是实质性的,器质性的,这也造成了Ⅱ型以上的超敏反应导致的病治疗难度大,恢复慢,甚至于是不可逆的。所以,有很多病就治不好。
Ⅰ型超敏反应剧烈时也是会死人的。
由此可知,病发生、发展的条件、规律和症状的特点如下:
1、病是饥寒及其质变的结果;病只要发生了,就不会自己消失,而要往前发展,只是在表现上有发作期和平静期的不同。
2、人只有一个病,按其发病的本质作为共同点分为“饥寒、肿、破、少、多”五个证型。这五个证型就像一年的四季,既是完全不同的,又是紧密联系的、有先后顺序的一个整体。
3、病在人体按照五个证型的先后顺序依次出现,前后证型之间即是因果关系又是对立统一的。前一证型是后一证型的基础,后一证型是前一证型量由变达到质变的表现。
4、证型是病的本质,并决定病的症状。证型取决于饥寒的量及其质变的类型,而不是人的年龄。
5、病是要人早死的,每一个证型严重了都能死人。人一旦得病,病就控制人体做出一系列有利于病而不利于人体健康的行为和表现,从而加快病的发展,这会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人会坚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才是最正确的,因而非常固执。
6、前期证型的病,大部分能治好,后期证型的病,大部分治不好。
病的发展方向都是从能治好到治不好,所以,现代医学这种等病明确诊断了以后在治疗的方式是被动的、错误的、徒劳的。
正确的治病方法是《饥寒论》倡导的积极预防、早治疗、治未病。即“主动管理人体营养、免疫和微循环”,让人体保持充足的营养和稳定的内外环境,正常的新陈代谢。
“治未病”简单说就是“吃够、穿暖、不妄为,感冒了及时正确治愈”。
中医认为,人是自然界无限小的一部分,顺应自然则生,违背自然则死。
中医治病,就是恢复人体顺应自然天道。具体讲就是:通过主动管理,让人体的“营养平衡、免疫平衡、微循环正常、新陈代谢正常”,从而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黄医生所写的一部分书:
《人体营养、免疫和微循环管理学概论》
《把衰老推迟20年》
《健康的秘密》
《青萍之末》
《一家之言》
《雅望》
《前列腺炎以痈论治》
《随心所欲》
《饥寒论》
《用现代科学知识讲中医的理论和概念》
《如何健康舒服的活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