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膜性LN较为特殊。一般认为,尿蛋白量较多时,肾炎患者会较快进入尿毒症。但同样大量的蛋白尿,膜性肾病则较少进入尿毒症。因此,膜性肾病并不积极使用激素治疗。
单纯膜性LN跟其他膜性肾病类似。其整体预后相对好些,也不主张积极用激素治疗。而我们今天就讨论这个相对特殊的狼疮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常累及肾脏)1膜性LN与其他膜性肾病除SLE的骨骼肌肉痛、皮疹等全身表现外,膜性LN肾脏通常表现为大量蛋白尿。相对其他病理类型,膜性LN起病相对缓慢、隐匿,且更易带来低蛋白血症。部分膜性LN的其他脏器表现不明显。这导致易误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了解原发性膜性肾病跟膜性LN的病理特征则可减少误诊。跟其他膜性肾病一样的组织病理特征:(1)光镜表现:所有肾小球均出现毛细血管壁弥漫性增厚,但没有显著的细胞过多。不过很早期,肾小球在光镜下可能看上去完全正常。随着疾病进展到后期,可出现肾小球慢性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改变。(早期膜性肾病,光镜下完全正常。参考2)(跟上图同人,出现组织学进展。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参考2)(2)免疫荧光:可见沿肾小球基底膜的弥漫性颗粒状IgG和C3染色。(膜性肾病的IgG荧光染色,参考1)(3)电子显微镜:刚起病时,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外表面;上覆的足细胞足突消失。此后,肾小球基底膜增厚扩张,沉积的电子致密物被融合进基底膜内。(电子显微镜显示基底膜增厚;箭头指沉积的电子致密物。参考2)膜性LN跟其他膜性肾病的区别点:(1)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血清里往往有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A2receptor,PLA2AR)的自身抗体。而且抗PLA2R抗体的滴度跟疾病的严重度相关。肾小球免疫病理也可以看到抗PLA2R抗体沉积。另一小部分为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体阳性。(2)肾小球内皮细胞中存在网管状结构则强烈提示膜性LN,而不是原发性膜性肾病。(3)肾小球外,肾小管基底膜免疫荧光IgG染色提示膜性LN。但原发性膜性肾病很罕见有肾小管免疫荧光染色阳性。(4)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免疫病理为:上皮下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免疫沉积物主要是IgG和C3。膜性LN的表现则同时还有:IgA、IgM、C1q;即「满堂亮」模式。(5)原发性膜性肾病有肾小球基底膜免疫荧光IgG染色阳性。但它主要是IgG4。膜性LN则主要为IgG1、IgG3。(6)膜性LN还可跟其他类型LN共存。这就会同时有其他病理类型。(膜性LN跟其他膜性肾病有很多的不同)2单纯膜性LN的流行情况、预后目前研究发现10%-20%的LN患者为单纯膜性LN。同样偏高的尿蛋白量,跟增生性LN比较,「单纯膜性LN」的预后要好得多。有单纯膜性LN的研究显示,其10年肾存活率为72%-98%;一旦「合并增生性LN」,肾脏预后就明显变差。不过要注意:随时间推移,原先「单纯膜性LN」在后来会「合并增生性LN」。如时间跨度为10年,其转变的可能性高达35%。这些事实告诫我们:LN病人应积极肾脏活检。尤其是病情偏重、或者病情恶化时。没有肾脏活检指导,LN病人的经验性治疗未必恰当。比如,给「单纯膜性LN」病人过度治疗而增加副反应。对「膜性+增生性LN」的治疗不积极,导致预后不良。(流行病学非常的重要)3单纯膜性LN的合理化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会这样做危险分层:低风险:6个月的随访期间,蛋白尿持续低于4g/d且肌酐清除率维持正常。
中风险:蛋白尿为4-8g/d并持续6个月以上。
高风险:(1)蛋白尿大于8g/d并持续3个月;(2)初始时,血清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3)观察的3个月内出现血清肌酐清除率显著下降。
低风险人群5年内出现肾功能不全风险低于8%。有相当比例会自愈。所以,通常对「低风险膜性肾病」不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而是每3个月检测尿蛋白量、血清肌酐等。但可予以ACEI、或者ARB降低尿蛋白量。同时应确保合理血压、血脂等。对「高、中风险」予以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因为此时治疗的收益大于治疗副反应。(根据风险分层来指导治疗)「单纯膜性LN」要比「原发性膜性肾病」更危险。一方面是狼疮本身的多脏器损伤,另一方面「单纯膜性LN」可能会转变(见上述预后部分)。而且「单纯膜性LN」是不会自愈的。基于此,笔者通常采用如下策略治疗单纯膜性LN。(1)所有病人都应口服足量羟氯喹、ACEI/ARB治疗。除非有相关药物禁忌症。(2)是否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应首先考虑非肾脏的病情。比如是否有高热、全身骨骼肌肉疼痛等。如有则应积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3)积极控制血压、血脂;必要时需抗凝治疗。如SLE的其他脏器损伤不严重,单纯膜性LN该如何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呢?(1)如尿蛋白量≥3.5g/天。跟其他狼疮肾炎一样激素冲击3-5天后,(也有建议不用激素冲击)改每天口服激素0.5mg/kg治疗,并优先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2)如尿蛋白量<3.5g/天,但≥1g/天。则每天口服激素0.5mg/kg治疗。暂不考虑联合免疫抑制剂。这主要是经验显示:尿蛋白量偏多时,其他脏器「潜在损伤」也相对严重。而不是基于保护肾脏的需要。(3)如尿蛋白量<1g/天。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除非有其他脏器明显损伤。上述治疗持续2到3个月后评估病情。如尿蛋白量低于1g/天,或者尿蛋白量下降超50%。则可以规律减量激素。上述治疗2到3个月后,尿蛋白量没有下降超50%且还高于1g/天,则考虑利妥昔单抗治疗。既往曾优先考虑使用环孢素、他克莫司来治疗膜性肾病。但是,环孢素等有慢性肾毒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远期风险。从长远来看,这不是好的选择。今年7月,NEJM上发表了《RituximaborCyclosporineintheTreatmentofMembranousNephropathy》。研究显示,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时,利妥昔单抗显著优于环孢素。利妥昔单抗很可能成为原发性膜性肾病(中、高危病人)的标准治疗方案。综合目前已有的多个研究,单纯膜性LN病人也应更积极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而不是选择环孢素、他克莫司。(单纯膜性狼疮肾炎需要合理化的诊疗)作者:聂顺利
编辑:飞腾
图片:参考文献
题图:站酷海洛
参考资料:1.《OxfordTextbookofClinicalNephrology》(第4版)2.《ComprehensiveClinicalNephrology》(第6版)3.Uptodate临床顾问4.FernandoC.Fervenza.《RituximaborCyclosporineintheTreatmentofMembranousNephropathy》,NEnglJMed;:36-46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