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健康从业者基础培训》系列培训文章,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涵盖不同慢性病的基础知识、治疗知识、生活常识、常用药物副作用,以及适合该病的保健品等知识。尤其适合刚入行的新人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赞、收藏、转走吧!
本文目录:
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人用药和用保健品的不同价值常用降糖药的副作用糖尿病的正确进餐顺序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中的9个误区适合糖尿病人的食物适合糖尿病人的29种保健食品(成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是由于体内的一种激素——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或是该物质本身质量及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发挥正常生理作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代谢混乱的一种综合病症。
糖尿病基础知识
一、如何诊断糖尿病
现临床上采用的是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具体为:
1、有“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症状,且符合以下三条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随机(1天中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如果没有明显症状,只要重复两次血糖化验结果均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分类
糖尿病分为四型: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I型糖尿病主要由自身免疫损害所致,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发病年龄较早,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II型糖尿病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约占糖尿病总人数的90%以上,多见于体型超重或肥胖的中、老年人,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它是由于怀孕期间雌激素、孕激素等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
特殊类型糖尿病主要包括遗传性β细胞缺陷、胰岛疾病、内分泌疾病以及药物因素所致的糖尿病。
三、何为高血糖
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空腹血糖正常值在6.1mmol/L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
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四、高血糖的基本症状
1、极度口渴。尿多之后使体内的水分减少,当体内水的总量减少1-2%时,即可引起大脑口渴中枢的兴奋而思饮,产生极度口渴的生理现象。
2、尿多,皮肤乾燥,脱水。尿多不仅指尿的次数增多,而且尿量也增多,24小时可达20多次,有些尿量可达2-3升以至10升之多。甚至尿的泡沫多,尿渍发白、发粘。多尿是由于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8.9-10mmol/l),排入尿中的糖多,于是尿次数与尿量增多。
3、心跳快速,呼吸缓而深。在未经过激烈运动时也会感到心跳速度明显比以前快速,呼吸困难。
4、尿糖测试呈阳性反应。这也是血糖高的一个重要的症状。
5、在生活中经常恶心,干呕,身体不适,呕吐不断,腹部偶有胀痛,不消化等症状。
6、血糖测试值升高。这是血糖高最具有特征的症状。
7、厌食,食欲大减,体重明显比原来轻,虚弱无力,易疲劳。这是由于血糖不能进入细胞,细胞缺乏能量所致,因此血糖高症状会表现为虚弱无力等。
五、高血糖的危害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类,也可出现短暂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然而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控制高血糖势在必行。
糖尿病的主要发病原因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其病因也有所不同,尽管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也较为复杂,概括来说,引起各类糖尿病的病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大类。具体原因如下:
一、感染:I型糖尿病与病毒感染有密切的关系。感染本身虽然会诱发糖尿病,却可以使隐性的糖尿病对外显示出来。
二、肥胖:肥胖是诱发II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认为,肥胖有家族遗传的倾向,也与生活富裕、饮食不合理、体力劳动较少有关。肥胖患者的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弱。
三、饮食:多食膏/梁/肥/甘之品容易导致肥胖。现代医学证明,长期饮酒能引起铬和锌的缺乏,导致肥胖增加,也成为糖尿病极其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妊娠:妊娠次数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多吃妊娠容易使遗传因素较弱或者具有易感体质发生糖尿病。妊娠的过程中血糖异常升高或者发生妊娠糖尿病的孕妇以后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很高。
五、糖尿病家族史与糖调节受损:这也是诱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糖尿病并发症
一、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本病起病急,病程通常小于24小时,多数患者起病时有多尿、烦渴、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或首次出现,如未及时治疗,可进一步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腹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体检时可发现患者有脱水现象,部分患者呼气中有烂苹果味。实验室检查可见尿糖、尿酮体呈强阳性;血糖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血酮体升高,多在4.8mmol/L;血pH和二氧化碳结合力及HCO3下降,阴离子间隙明显增大。
2、高渗性高血糖状态。起病隐匿,从发病到出现典型临床表现一般为1~2周,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仅表现为多饮多尿乏力等糖尿病症状加重,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严重脱水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实验室检查可见尿糖强阳性,尿酮体阴性或弱阳性;血糖明显升高,一般在33.3mmol/L以上;血酮体正常或略高;有效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一般在mmol/L以上。
3、乳酸性酸中毒。多发生于大量服用双胍类药物或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起病较急,患者有深大呼吸、神志模糊、木僵、昏迷等症状。血乳酸浓度是诊断乳酸性酸中毒的特异性指标,乳酸浓度多超过5mmol/L,有时可达35mmol/L。
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1、糖尿病肾病
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但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治疗效果甚佳。
2、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临床上根据是否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为标志,将没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称单纯型或背景型),而将有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称为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与糖尿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大致上有以下4种情况:①与糖尿病本身相关的葡萄膜炎;②感染性葡萄膜炎,糖尿病患者发生内源性感染性眼内炎的机会较正常人明显增加;③伴有一些特定的葡萄膜炎类型,但二者是偶然的巧合,抑或是有内在的联系;④内眼手术后的感染性眼内炎或无菌性眼内炎。多发生于中年人和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3)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在血糖没有很好控制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多为双眼发病,发展迅速,甚至可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展为完全混浊。
3、糖尿病足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实际上类似的病理改变也可以发生在上肢、面部和躯干上,不过糖尿病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4、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
包括心脏和大血管上的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病因。冠心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大血管并发症,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风险比非糖尿患者群高3-5倍。其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糖、高收缩压、高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均是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5、糖尿病性脑血管病
是指由糖尿病所引起的颅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据统计,II型糖尿病患者有20%-40%会发生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脑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萎缩等,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6、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最常见的类型是慢性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多发神经病变,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很高,部分患者在新诊断为糖尿病时就已经存在周围神经病变了,遗憾的是在治疗上,尤其是在根治糖尿病神经病变方面相当困难,所以其重点还在于预防其发生和控制发展。
糖尿病人用药和用保健品的价值
糖尿病人用药的价值:快速控制并稳定血糖指标。但是降糖药会带来副作用,会引起肝肾等器官的损伤。而且,药物降糖需要持续不间断使用。也就是说,不能停药。
糖尿病人用保健品的价值:保健品虽不像降糖药那样能快速降糖,但是可综合调理血糖、血脂等的身体内的综合代谢水平。药品是短期快速降糖,而保健品则是从根本上调理,实现长期稳定血糖。此外,有些保健品,可协助身体来抵消降糖药给身体其它脏器带来的副作用,并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恶化。
常用降糖药的副作用
降糖药共同的副作用是容易导致“低血糖”。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单独使用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药物连用时仍可能发生。患者有可能会出现强烈空腹感、出冷汗、全身无力、心悸、手脚发抖、眼睛发花、头疼、发呆等现象,严重时会发生昏迷。应口服碳水化合物或含葡萄糖饮料,严重时应立即注射葡萄糖。
1、双胍类:双胍类的降糖药对肠胃的伤害较大,容易导致消化不良,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酮尿和乳酸酸中毒。单独用药不会发生低血糖。
2、磺脲类:(1)低血糖。(2)白细胞减少。可出现嗓子痛,伴有寒战的高热,有口腔炎、全身酸懒等症状。医院检查白细胞,如白细胞减少,则更换药物。(3)溶血性贫血。尿呈黄褐色或红色,皮肤及眼睛有黄染,发热,颜面发白,疲劳无力。
3、苯茴酸类衍生物促泌剂。增加体重。单独用药基本不会低血糖。
4、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拜唐苹)等α-糖苷酶抑制剂除腹内气体增加外。
5、胰岛素增敏剂。水潴留,颜面和手脚浮肿,影响食欲体重严重下降时应停药。
6、GLP-1受体激动剂。胰腺炎病史患者禁用本药。
糖尿病的正确进餐顺序
正确的进餐顺序应该是:汤→青菜→饭→肉→半小时后水果。
①、餐前先喝汤。尤其是喝热汤既有暖胃的作用,又能够缓解饥饿,避免狼吞虎咽。汤应以清淡为主。
②、喝完汤后先吃粗纤维的蔬菜。增加饱腹感,就会不自觉的减少后面主食的摄入。
③、主食应粗细搭配。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小米、窝头等,这些粗粮在胃里消化的时间长,血糖上升较慢,可以有效抑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升高。
④、肉类应放在主食后食用。进食一定量的主食后,摄入的肉类自然会相应减少,从而减少油脂摄入。另外,最好应用较为清淡的烹调方法,避免油炸。
⑤、餐后半小时吃水果,有助于消化。因为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无需消化,而是直接进入小肠被吸收。主食及肉食等含淀粉和蛋白质成分的食物,则需要在胃里停留一两个小时,甚至更长。如果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就会阻碍消化快的水果,在胃内搅和,水果在体内高温下容易腐烂,产生毒素,从而引发肠胃疾病。
糖尿病人日常生活中的9个误区
1、重视空腹血糖不重视餐后血糖。有很多患者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血糖高。而餐后血糖高对心脑血管有害。
2、重视血糖不重视糖化血红蛋白。血糖仅能反应10-15分钟内的变化,糖化血红蛋白能反应3个月的血糖总体水平,而且主要反应餐后血糖水平。
3、不能吃甜食。糖尿病人主要不能吃含蔗糖和葡萄糖的食物,对于用蛋白糖、木糖醇、阿巴斯甜等制作的食品是可以摄入的。
4、不吃主食。糖尿病饮食首先是平衡膳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若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摄入,可能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发生酸中毒。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主食量一般不宜少于-克。
5、不吃肉。如果肉食品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缺少肉食品的食谱,由于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饥饿,这样不易坚持饮食治疗。
6、细粮含糖高,粗粮含糖低。粗、细粮的含糖量差不多,面粉是75%、大米是74%、小米是74%、玉米是76%。粗粮含植物纤维丰富,而植物纤维可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7、坚果类含糖量很低,吃了也没关系。瓜子、花生含糖低,但含脂肪高,克花生所含的热量相当于克馒头。而脂肪在体内可变成糖。
8、水果含糖量高。水果的甜味主要由果糖来决定,但果糖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如果餐后血糖低于10,可以摄入一些水果。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加餐用,既不至于血糖太高,又能防止低血糖发生。水果含糖量为4%-20%,西瓜为4%,苹果梨为10%-14%,香蕉为20%。
9、糖尿病可吸烟。吸烟会导致糖尿病足。
适合糖尿病人的食物
1、寒凉滋润之品。如银耳、百合、荸荠、山药、莲子、核桃仁、扁豆、绿豆、丝瓜、冬瓜、枸杞子及海带等。这些食物具有润肺、滋肾、健脾、清热、解毒等功效,常食对糖尿病患者很有益处。
2、桃、杨梅、樱桃、菠萝、柚子等新鲜水果。这些水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果胶能增加人体胰岛素的分泌量,使血糖下降。糖尿病患者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食用这些水果。
3、苦瓜、南瓜等食物。这些食物既富含营养,又可降糖,糖尿病患者可经常食用。
4、黑芝麻、葱、胡萝卜、洋葱、打算等这些蔬菜。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患者因食用淀粉较少而出现的乏力症状,并能降低血糖。另外,葱还能增强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对控制糖尿病很有好处。
5、用凉开水冲泡的茶。茶叶中含有一种较理想的降血糖物质,但这种物质耐热性较差,如用开水泡茶,茶的有效成分就会遭到破坏。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常喝用凉开水冲泡的茶。
适合糖尿病人的29种保健食品(成分)
1、鱼油(Ω-3)。有研究显示,富含欧米伽Ω-3脂肪酸的鱼油补充剂,可改善II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
2、左旋肉碱。这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成能量的类氨基酸,能帮忙糖友降低血脂。
3、乙酰左旋肉碱。研究表明,这种物质能够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改善视神经功能。
4、硫辛酸。这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每天补充—1毫克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出现。
5、辅酶Q10。它是血糖代谢的必需物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辅酶Q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
6、肌醇。它是维持神经正常功能的必需物质,可能有助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7、淀粉酶阻断剂。通过抑制淀粉酶,它抑制胃肠道对多糖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但长期服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观察。
8、葡甘露聚糖。它是从魔芋根部提取的一种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延缓胃排空,延缓食物中糖分的吸收,从而降低餐后血糖。葡甘露聚糖还有助于控制妊娠糖尿病。
9、银杏。已证实银杏叶提取物有助于预防和缓解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
10、西洋参(西洋参提取物)。一个小型研究发现,服用3克西洋参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因饮用高糖饮料引起的高血糖。
11、芦荟(芦荟提取物)。单独食用或与降糖药格列本脲合用,均有助于降低血糖。
12、人参(人参提取物)。每天食用人参毫克以上,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13、肉桂(肉桂提取物)。动物实验发现,它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但缺乏临床证据。
15、覆盆子(覆盆子提取物)。覆盆子所含的花青素、类黄酮都是强大的抗氧化剂,促进正常结缔组织的形成、强化体内毛细血管。花青素还可增加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流。因此,覆盆子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引起的血管壁增厚。
16、月见草油。每天服用4克月见草油,持续6个月以上可减轻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17、车前子(车前子提取物)。可改善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可能因其含有可溶性纤维。
18、灵芝(灵芝提取物)。有助于防治2型糖尿病和癌症,但缺乏大规模的研究证据。
19、苦瓜(苦瓜提取物)。至少含有三种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成分。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三类成分是单独作用还是协同作用,但苦瓜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已得到临床验证。
20、镁。II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往往缺镁。美国糖尿病协会承认缺镁和胰岛素抵抗有关,但否认缺镁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21、锌。II型糖尿病患者往往缺锌,但有证据表明,补锌对血糖并无影响。尽管如此,很多医生仍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适量补锌以纠正体内不足。
22、铬(砒啶甲酸铬)。对葡萄糖不耐症、妊娠或激素诱发的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铬都能改善血糖水平和相关指标。不过有报告称,只有每天和毫克烟酸同服,补充铬才有效。
23、烟酸。又称维生素B3,大剂量摄入(每天2-3克)可损害糖耐量。小剂量服用(每天-毫克,一个月后改为每天毫克)可改善II型糖尿病症状。
24、维生素B1、B6、B12。有研究发现,合用这三种B族维生素12周后,糖尿病神经病变能得到改善。但最佳剂量仍待研究。
25、维生素C。可抑制糖基化反应,还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山梨醇水平、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耐受性。蛋白尿超标意味着糖尿病预后较差。每天补充两次,每次毫克维生素C一年以后,糖尿病患者的尿蛋白流失明显减少。很多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可每天补充1-3克维生素C。剂量过大反而会升高血糖。
26、维生素D。它有调节胰岛素分泌的功能,但剂量过大会有毒性,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可贸然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
27、蜂胶。有助于帮助血糖高的人增强机体降糖功能,使血糖控制在绝对平稳状态下,对血管、神经、代谢、免疫等各大系统和脏器进行有效保护,这样降血糖的同时也不会损害其它正常器官。
28、山药。山药含有薯蓣皂甙、多巴胺、盐酸山药甙、多种氨基酸等物质。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山药对高血糖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抵抗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山药可煨汤,也可炒食。
29、魔芋。是一种低热能、高纤维素食物。魔芋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魔芋中所含的葡萄甘露聚糖对降低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有较好的效果。因其分子量大,粘性高,在肠道内排泄缓慢,能延缓葡萄糖酌吸收,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又因为它吸水性强,含热能低,既能增加饱腹感,减轻饥饿感,又能减轻体重,所以是高血糖患者的理想食品。
深度阅读
健康从业者基础培训之“高血压”
保健品推荐好尴尬?看看高手怎么做
保健品会销人:3.15晚会总导演请您参与预测了
喜大普奔:会议营销法律地位被承认
价格低效果又快的评点礼品:健康梦颈复康元宝理疗枕(视频)
饶长军赞赏